|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5|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小行星撞击地球,神秘夜蜥蜴幸存

[複製鏈接]

1386

主題

1

好友

4481

積分

大學生

Rank: 6Rank: 6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懶
    昨天 09:35
  • 簽到天數: 281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34
    威望
    4481
    主題
    1386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25-6-27 19:13:49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黄蜥科夜蜥蜴是存在了数千万年的古老物种。但美国耶鲁大学的Chase Brownstein和同事研究发现,该类群的起源可能比此前认为的更早——可追溯至距今约6600万年前结束的白垩纪时期。

    白垩纪末期,一颗巨型小行星撞击了墨西哥尤卡坦半岛附近区域,形成直径超过150公里的陨石坑,并导致全球大多数动植物物种灭绝。

    如今,夜蜥蜴仍分布于古巴、中美洲和美国西南部地区。Brownstein团队利用已发表的黄蜥科DNA序列数据构建了该物种的进化树,并结合现存及化石夜蜥蜴的骨骼解剖特征,最终确定了其谱系年代并推算出远古夜蜥蜴的后代数量。

    近日发表于《生物学快报》的研究发现,现存黄蜥科物种的最后共同祖先出现于93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且当时每窝可能仅产1至2枚卵。“这些远古种群与撞击点的距离很可能比如今更近,其现有分布范围几乎勾勒出了撞击点的周边轮廓。”Brownstein表示。

    根据化石证据,Brownstein认为远古夜蜥蜴不太可能是后来重新迁入该区域的。“通过谱系重建可以确定,现存物种的共同祖先几乎肯定生活在北美——当地黄蜥科化石记录在标志撞击事件的地质分界层两侧基本保持连续。”

    许多夜蜥蜴物种栖息于岩缝中,其缓慢的新陈代谢与海龟、鳄鱼等大灭绝幸存者相似。“这种特性或许能让它们在小行星撞击及其后续影响期间获得庇护。”Brownstein解释说。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Nathan Lo评价这类蜥蜴堪称奇迹:“它们生活在小行星撞击点周边区域,却能在足以毁灭撞击点数百公里内生物的灾难中幸存。”更令人惊讶的是,它们并不具备大灭绝幸存者的常见特征。“通常能度过灭绝事件的物种体型小、繁殖快且分布广,但这些蜥蜴繁殖缓慢,活动范围也相当有限。”Lo说。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5-7-16 21:26 , Processed in 0.049558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